在我的印象中,大年初一都是艳阳高照,但今年却是阴雨绵绵。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没有以往那种热闹的喜气洋洋的气氛,路上没有车水马龙,偶有几个行人,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为了抵御病毒,人们大都宅在家里。不少人调侃说,想不到还有在家吃吃睡睡就是为国做贡献的时候。
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这太闲了也扛不住,再这么天天困在家里,会给逼疯了去。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读小学时的情景。上学的时候,盼望着放寒暑假,寒暑假过到一半,又反过来盼望开学,因为玩太久也没味。
如今已快正月十五,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临近尾声,延长的假期慢慢结束,各地也陆陆续续复工。大伙开始戴着口罩上班了。我想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会慢慢忘记这段时间以来的烦恼、恐惧和忧虑,包括互联网上纷至沓来的恐怖消息或者魔幻剧情。不过对于确诊的,甚至亲人因疫情去世的人,还有那些没日没夜奋战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们,这个春节将是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们普通人还是应该记住一些东西的,至少看了那么多科普文章,能够大致明白病毒为什么会导致传染病,病毒到底如何攻击我们,我们的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毒。继而进一步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要乱吃野味,为什么要采取隔离措施,为什么要戴口罩勤洗手,为什么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
如果还不清楚,我推荐看这篇文章。关于口罩的,还可以看看这篇和口罩并不是戴 4 小时就得扔,当然还有制作精良的回形针视频。下面我具体说说自己的三点认知。
锻炼提升免疫力
锻炼身体的好处太多了。可以减肥,可以塑形,可以让我们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但锻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作用,是强身健体,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因为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求人不如求己,自身的免疫系统始终是最可控的因素。怎么理解?外部条件总是不可控因素。比如疫情爆发后,武汉作为爆发地,医院床位一下子成为极稀缺资源。随着恐慌情绪蔓延,连平时很常见的口罩,也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稀缺品,你并不能保证自己100%能用上口罩。与之相对的,免疫系统就在自己身上,别人想拿都拿不走,而且免疫力有多强,它就对病毒有多无情,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提高免疫力最有效最实在,并且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锻炼。它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累一点,麻烦一点。很多人平时就是怕累怕麻烦,忽视了锻炼,一体检,各种高。这种情况下,一旦感染新型病毒,很大概率就是重症。
于是,不少人想着临死抱佛脚,趁着病毒还在传播,玩命锻炼。适得其反!平时不锻炼的人,突然超负荷锻炼,免疫力反而会降低。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免疫力也是一样。如果把免疫力看成一棵树,锻炼就是给树施肥浇水,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施太多的肥浇太多的水,不仅得不到十年成材的树木,还会把树苗给浇死球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不可急于求成的东西。今天看到一个讲设计的视频,忍不住分享一下。素有质量保证的德国制造,在最开始时却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Made in XX" 就是当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明出来,用以反制德国对英国产品仿制。德国制造的崛起,缘于包豪斯学院诞生。这所设计界的著名学府为德国制造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一举扭转颓势。
一不小心扯远了。锻炼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的慢功夫,但我们不能因为慢而忽视它,有时候慢就是快。这是我的第一个认知。
二 敬畏心和自信心
敬畏心讲两个方面。一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说给那些乱吃野味,乱捕乱杀的人听的。
二是对专业敬畏。我记得韩寒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他踢足球,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能成为马拉多纳,再不济也能和贝克汉姆一个水平,直到被一个国内丙级联赛的三流球队踢得连球都挨不着,才知道专业的力量。我自己玩魔兽争霸也是一样,目前无缘同专业选手对战,但等级高我十级的业务选手,也能打的我找不到北。
专业的力量来自人类在这个领域长久以来最顶尖人才的贡献及其系统的积累与传承,面对非专业人士,往往是碾压式的优势。我们踢踢足球,玩玩游戏,被碾压也就碾压了,但在做关系重大的决策时,忽视专业力量,就会面临严重后果。
敬畏,大白话就是害怕。我们通常认为害怕是丢人的,不好的一件事,人应该勇敢,自信。其实不能简单的这么说。
趋利避害,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习得的本能。正是知道害怕,让原始人类躲避野兽、洪水等各种危险,并最终存活繁衍。倘若原始人只知正面硬刚,恐怕地球上不会有如今灿烂的人类文明。
但是一味地害怕,也无法成就文明。恐惧或者恐慌都是文明的敌人。其实从本质上看,害怕源于失控。比如人在漆黑的环境里会感到害怕,是因为黑暗让周围的一切脱离控制。为了建立自信心,人类大致走了两条路。一个是忽略或者假装自己掌控全局;另一条路则是科学,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这个世界。
对于第一条路,有两种动物可以说一下。一个是鸵鸟,遇到危险它会把自己脑袋埋起来,假装看不见,以为危险看不见就会消失。另一个是小牛,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是因为无知而无畏。人类把这两种动物综合了一下,发明了神话和宗教,所有不知道的不明白的都有了解释,所有的心都能都有了庇佑。
正如我们不能苛责初生牛犊的无知,我们也不能苛责古人不讲科学。我想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找到了科学这条道路的年代。面对恐慌,相信科学,相信专业,我们不害怕。
敬畏心和自信心,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过于敬畏,则会失去自我与发展的机会,过于自信则易于在危险中丧生。它们的中间,是专业与科学,这是我们应该倚重和追求的。这是第二个认知。
三 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化
我非常同意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对疫情的应对,也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免疫反应。人类社会已经发生过多次重大疫情:《谈谈上个世纪的几场流感》,《传染病是如何塑造了人类历史》。就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历次的重大疫情中不断进化一样,人类社会对于大规模传染病的应对能力也不断提高。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正如我在文章开头说的,大多数普通人会慢慢淡忘这个春节的超长假期,包括其间的恐惧、忧虑、愤怒、迷惑、茫然、烦闷、无奈或者魔幻,等等等等。重要的不是这些当时强烈,但终将淡忘的感觉,而是最终我们能留下什么。因为,正是我们每个人留下的这点东西,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免疫力。
抗体是身体的学习,认知是头脑的学习。这个春节有大把的时间,也有全新的体验,正是学习的好时机。进化永不停歇,学习也永不停歇。这是我的第三个认知,也是写本文的目的。谢谢阅读。